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根据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新的调整改革方案中确定的新课程。这门课程是将原来高校长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门课的整合而成。该课程是高校课程中的基础课、主干课。该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力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要求学生力求学会站在21世纪历史的高度,结合时代与实践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会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同时又要学会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防止生搬硬套、断章取义或片面理解。
三、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央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四、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由绪论和七章内容构成,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课程的具体内容是: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建设状况
1.教材建设
2007年6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通知》,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开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形势发展、理论发展的需要,先后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3年8月、2015年8月,2018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进行了修订。
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培训和四川大学的教材教学培训。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努力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课堂教学
第一是教案设计,经过召开多次任课老师的全体会议,进行集体备课,各位老师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整个理论课的教案,成为任课老师上课的基本材料。第二是课件制作,在形成教案的同时,对课件进行了探讨修订,形成了整个课程的全部课件和相关的试题资料。第三,教法探讨,除传统的讲授法之外,我们探索了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并尝试微课、慕课、课堂反转等教学形式,尽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第四,考核方式,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打破传统的一考定输赢的考试方式,而是平时与期末并重,平时我们有讨论发言记录、演讲稿、参加课外活动、实践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也纳入到成绩中。我们将通过教学课题研究,进一步对考试方式进行深入改革,放手探索行之有效的本课程考核机制。第五,题库建设,随着期末考试的网络化,与之配套的是题库建设,在每章结束后,都有相应的试题组成试题库,供学生复习,期末考试的试题就从这些试题中随机产生。
3.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水平,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思维的能力,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实践教学主要以演讲赛、辩论赛、诵读比赛为主,形式可以多样,有个体参加、多人组合、舞台剧等多种形式。有的老师根据本课程的相关内容,设计出一些调查主题,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4.学院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建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网络公开课,登陆网址:http://cmc.fanya.chaoxing.com/portal。本课程下一步的建设目标是将本课程建设为“成都医学院校级精品公开课”。建设步骤是:第一,优化教案,使它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要求;第二,要求任课老师在平时上课更加规范,为录像打下基础;第三,录像,申请学校提供好的教室,请学校专业老师为我们录像;第四,后期制作,录像后,送专业机构进行剪辑、添加字幕,完成后期制作;第五,积极申报,争取获得立项。
5.师资建设
目前本课程专职任课教师11人,授课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学位教师6人。学院鼓励本课程的任课老师攻读名校或科研单位博士学位。对任课老师定期培训,虽然本课程任课老师不够充裕,但依然鼓励和支持老师到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培训或访学,提高老师的学术视野,获取新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6.下一步建设目标
本课程下一步的建设目标是将本课程建设为“成都医学院校级精品公开课”。建设步骤是:第一,优化教案,使它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要求;第二,要求任课老师在平时上课更加规范,为录像打下基础;第三,录像,申请学校提供好的教室,请学校专业老师为我们录像;第四,后期制作,录像后,送专业机构进行剪辑、添加字幕,完成后期制作;第五,积极申报,争取获得“精品课”建设立项。
上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三年规划(2017.9—2020.8)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
【关闭】